教研经纬
扬长克短去探索 历史教育登台阶
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潮流,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中学历史以其特有的社会认识功能,道德借鉴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中学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对于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培养敏锐正确的历史认识和社会认识能力,形成自主独立、放眼世界、忧患奋发、自尊自信、互爱互助、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教育改革春风的吹拂下,中学历史教育呈现出一派百花竞放、春意盎然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巨大惰性,在中学历史教育园地仍残留着许多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枯枝败絮、杂草乱石,给人留下美中之"憾。从素质教育角度看,中学历史教学取得了哪些可喜的进步、成绩,还存在哪些不足、弊端,怎样扬长克短,扶新去旧,使中学历史素质教育水平能更上新台阶,拙文作一小小的尝试。
进步喜人
素质教育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理解和认同。在发达地区重点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优化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原则受到历史教师的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全员性、民主性、活动性、创新性得到体现,选修性学习和实践性活动得到开展,研究性学习正逐步启动,在传统教学评估体系之"外又出现了符合时代教育潮流的新的教学评估方式。
问题忧人
素质教育思想在不少城镇中学未得到有效施行,在欠发达的偏远山区和农村中学还远未得到认同。素质教育是什么?怎样实施?许多历史教师是“雾里看花”,一知半解或茫然不知。教学中存在重历史文化传授、轻思想品德、尤其轻审美教育、轻心理教育的倾向;存在重知识目标、重思想教育目标,轻能力目标实现的弊端。教学时内容陈旧,手段单一,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受到压抑。选修课、活动课还未提到教学议事日程。期末考试、中考、高考分数成为评价中学历史教师教学优劣、学生素质高低的主要甚至唯一依据。
勇于探索
显然,中学历史素质教育开展得还不够深入、普及,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历史教师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欠发达地区中学、发达地区非重点中学历史素质教育如何开展?怎样使发达地区重点中学历史素质教育搞得扎实有效,“更上一层楼”?就需在思想观念上、课堂教学上、考试评估上等方面作一番宣传和规范。
一、开展素质教育要大力宣传和典型示范。
宣传素质教育的意义,全面理解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到应试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种种制约和危害,使素质教育成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共识。只有思想解放观念转变,只有对素质教育有深刻认识,素质教育开展起来才可能会一路绿灯,一帆风顺。重点中学带头示范,发挥窗口辐射功能,非重点中学通过学习借鉴和自身探索,找到一条符合本校素质教育发展的路子。
二、大力宣传“鉴古观今 经世致用”的“历史有用论”“历史有趣论”,清除“历史无用论”“历史副科论”的偏见、短见。
1.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察往而彰来”,司马迁着《史记》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因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得名。培根讲:“读史使人明智。”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轻视历史,无视人类的发展,这完全是罪过”。一个民族如果不懂历史,就会成为愚昧落后的民族任人宰割。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古今中外历史中获得对现实的启迪。
2.作为一门涉及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学好历史,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政治原理、环境保护、科学发展的了解和认识;作为未来高考综合学科的一门和高考选修课的一种,历史课在升学竞争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3.学好历史,对学生和社会公民读书阅报、作文着书、艺术鉴赏、旅游观光、影视欣赏、谈吐接物、国际交往等也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从而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对历史感兴趣,甚至心驰神往。
叁、努力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德、才、学、识”,这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1、修史德:严于律己,爱岗敬业,谦虚好学,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有历史使命感。
2、增史才:认真锻炼和培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御能力、史学研究能力,尤其要加强课堂教学艺术的修养,课堂教学语言要力争做到准确性、形象性、趣味性、幽默性、通俗性、哲理性。
3、拓史学:历史教师要力争做到专业知识的博大精深,熟悉史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拓宽史学视野,熟悉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适当了解自然科学知识。
4、重史识:历史教师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观点和方法去分析中外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总结历史发展的得失成败,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和进化趋势。
四、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1、优化历史教学内容。克服历史脱离现实和大众的弊端,要根据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对现实有重要借鉴作用和对学生人格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历史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用史实研究和文物考古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结构。不讲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历史教育既要重视结论评价的深刻性、哲理性,更要重视史实过程的全面性、真实性。努力培养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格评王国维)
2、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历史教师要创设条件,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合理分配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时间,做到重点突出。
3、优化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克服历史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多、指导学生学得少,浅层次提问多、深层次探索少和学生勾书划书背诵教材多,理解、思考教材内容少的弊端。
4、优化教学手段。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可使用历史教学挂图、图片、模型、学具等常规教学媒体,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在使用常规教学媒体的同时,还应运用录音、录像、电视、电影、计算机辅导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媒体。当然使用教学媒体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不能滥用。
5、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组织教学一复习旧课一讲授新课一巩固新课一布置作业”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如情趣教学模式、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等。
五、改革历史课堂结构,加强活动课、选修课教学,启动研究性学习。
1...开设活动课,如参观历史遗址、历史教育展览,开展历史辩论,编写历史小报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2..开设选修课,如选修欧洲史、日本史、战争史、文化史、中华民国史、中共党史、历史名人奋斗史、大国兴衰史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和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历史知识、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
六、打破“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的片面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观念的新的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由记忆评价转化为理解评价,由知识评价转变为知能并重、智德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全面素质评价。
2.评价方法由终结评价让位于形成性评价,由单一的书面考试评价让位于考试考核考查结合、口试笔试结合、开卷闭卷结合等全方位多形式并举的评价机制。
3.评价标准变分数制为等级制,由只重视结果变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变重视答案的唯一性为重视结论的创造性,变重视史实的准确性为重视史论结合的严谨性与深刻性。
4.评价主体由教师独裁式评价让位于师生民主式评价,由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综合评价相结合。
5.评价观念变同步评价为异步评价,形成评价观念、内容、主体、方法、标准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开放评价机制。
6.盼望平时考试,尤其是中考、高考能多出开放性试题,允许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多角度思考,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就可给分,对有创见的,还可适当加分。诚如是,将极大推动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开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学历史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庞大的工程,要搞好这个工程远非一日之"功。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应牢固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努力优化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模式等,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也应在思想观念上、评估方式上跟上时代潮流,同时在资金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做好配套工作。
我们相信,只要各方齐心协力、脚踏实际,咬定素质教育不放松,勇于探索,勤于耕耘,那么中学历史素质教育就会金色满园,硕果累累!
二○○一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