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10岁的小学生高文欣跟着父母参观了上海“创意之"窗”,那里正在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展示,回到展示中心门口,高文欣掏出自己的电子学籍卡,在一台电子POS机上轻轻一划,他这次参观的时间、内容等信息,便被记录下来。掌握这一信息的,不止是参观景点,还有高文欣就读的学校和教育部门。
电子学籍卡在许多地方都已普遍使用,主要用在学生入学注册、学籍变更等学籍管理和学生在校内教育过程中的成长记录、学习成绩、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社会实践等信息资料的查询,也用作医疗电子凭证、实名上网登记等。
与之"相比,上海市已迈出更远的一步:2007年暑假,上海开始在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试点探索运用电子学籍卡形成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对160万名上海中小学生课外的日常参观、课题研究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进行过程控制,从活动时间、数量到质量评价一应俱全。与学习成绩一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精神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往往分属不同部门和领域,而电子学籍卡又是学生的医疗和社保卡,因此,这项社会实践活动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得到诸多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邹竑说,从2007年至今,上海已有23家多类型的社会教育资源陆续完成了“电子学籍卡”读取设备及软件的安装调试,正式成为上海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认证工作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