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精品

善待高叁学生的学业焦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4年12月03日 点击数:

人在高叁,面临高考的挑战,自然会有一种无法回避的学习压力,这对于一群满怀憧憬的高叁学生来说,实在是个考验。要知道,这考验其实是一场智力、体力和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大比拚。怎样才能在这场大比拚中取胜呢?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排除种种负性情绪的干扰,这是不容疏忽的教育策略,也是班主任应有的教育智慧。

面对考验,高叁学生常常体验到比高一、高二时更强烈的内心冲突,从而易于滋生一些负性情绪,学业焦虑就是其中的一种。如何对待高叁学生的学业焦虑,就成了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         正确认识学业焦虑。

焦虑是什么?笔者赞同这样一种认识:焦虑是“带有不愉快情绪色彩的正常的适应行为”,它包含着“对危险、威胁和需要特别努力但对此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预期”。所谓“强烈预期”就是强烈的心理倾向。由此出发,可以尝试着给学业焦虑作如下界定:学业焦虑就是学生对学业这一特定任务需要特别努力地去完成但又对此无能为力时,产生的一种以苦恼为最终情绪特征的心理倾向。这种学业焦虑具体表现为睡眠断续、注意力分散、易于激怒、脾气暴躁、灰心丧气、紧张烦躁、心神不定、无缘无故地害怕、心里不踏实等心理倾向。如果任这种心理倾向持续下去并不断强化,就会导致一种慢性或病态的状态——焦虑症。

高叁学生的学业焦虑有两种常见的表现形式:考试焦虑和学习无力。 

考试焦虑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学业焦虑,它主要表现为考试前的烦躁、考试时的怯场和考试后的不安,这类学生往往过分看重考分,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过分看重。

学习无力作为一种学业焦虑,常常困扰着高叁学生,又常常被教师和家长忽视。它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心理疲劳。这些学生一方面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无力,并为之"而感到苦恼。

二、探究学业焦虑的成因。

焦虑是一种心理反应,是客观的外在刺激和主观的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高叁学生的学业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叁个方面来探究。

1、过于强烈的外在刺激激化了学生强烈的内在要求。

高叁学生一方面面临着来自课业本身的较重的学业任务,如变化中的“3+虫”新高考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冲击。另一方面又不可回避地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刺激,如同伴的学习竞争、学校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教学责任的实现、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再加上社会成员的升迁与成就的判定过分依赖看重学历等社会倾向,无不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内心,并且不适当地激化了学生追求学业成功的内在要求。他们渴望获取高分,渴望学业成功,渴望自我实现,渴望得到同伴、老师、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承认。

2、日益强烈的内心渴求与不理想的学业成绩导致了学生的内心失衡。

日益强烈的内心渴求剌激着高叁学生,他们常常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然而,力不从心。学习成绩满足不了自我要求,所以,时时有挫折感。这感觉伤害了自己,谁都怕受伤害,所以要躲避,这是自我保护的本能。顶不住,我还躲不起?怎么个躲法?这类学生往往选择一种错误的归因,认为自己不行,于是灰心丧气,浮躁厌烦,害怕学习,内心却渴望着得到承认。可以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苦恼?这种内心失衡的持续并多次反复、不断强化,必然会加剧焦虑,甚至导致学生精神的崩溃。

3、自信心不足与内驱力失常是学业焦虑乘虚而入之"门。

学业焦虑,在那些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学生中更可能发生。这些学生对自己完成学业任务的能力是怀疑的,他们往往夸大自己在学业上的失败、忧虑、紧张和恐惧,需要他人的大力支持。他们是不成熟的、极富依赖性的特殊群体。面对学业上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常常用不安定、不愉快的情绪代替放松与从容的状态。还有不少学生深受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这一群体效应的影响,不自觉地将考进名牌大学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缺乏恒久的学习动力。在这些学生看来,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和分数,分高则喜,分低则忧,情绪随着考试分数的变化而动荡不定。这样的学习动力是不能持久的,也常常是苍白无力的。究其实质,是内驱力的失常。

善待焦虑的思考与对策。

面对高叁学生的程度或轻或重的学业焦虑,熟视无睹的疏忽与不加分析的干预都可能引起焦虑情绪的恶化,甚至导致精神疾病,轻则影响学生学业任务的完成,重则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善待高叁学生在学业上存在的焦虑情绪。

善待,需要理解、关心、尊重和容纳;善待,更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用我们的爱心和智慧,充实学生的心灵,化解学生的焦虑。

1.培育自信,目标激励。

情绪焦虑源于自信不足。自信,需要学业进步的体验和成功的感受,需要正确的自我认知和适度的目标激励。培育高叁学生的自信,更需要我们班主任多学习多研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理论,研究青年学生的心理,用科学的理论用健康的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和充实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学业,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确立目标,最要注意的是目标要适度,因为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确立个人目标的时候,对学生个体进行具体的了解和分析,并适时给以必要的暗示和激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也能体验到不断接近目标的成功感。并且定期小结,适当调整,让每一个目标都能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

2.调节任务,指导学法。

学生情绪的波动主要来自外部刺激,所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需要控制好外部刺激。学业任务是高叁学生接受到的最主要的外部刺激,这里所说的学业任务主要包括课堂的信息量和课外作业的信息量。要知道没有压力的学习是不现实的,但是过重的压力只能适得其反。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折不扣地完成各科的学业任务,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主动与科任老师联系,征得科任老师的支持,采取因材施教、按需调节的原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配置不同的作业。搞好外部调节,还要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适度调整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期望。

另外,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化解学生的学业焦虑是至为重要的,因此,针对高叁阶段的特殊性,指导高叁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叁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学习有计划、有条理、有节奏,是减轻学习负担与心理负担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总之",学习负担与心理负担减下来了,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缓解和消除学业焦虑,才能健康愉快地迎接高考的挑战。

3.自我调节,增强耐挫。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调节是自我教育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业和情绪都有一个正确的评判。所谓正确的评判,就是知道什么是适度与不适度、什么是健康与不健康,并能自觉调节,不让负性情绪泛滥。这首先要有学习毅力,学习毅力从哪儿来?我们认为,学习毅力离不开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因为持久的学习动机能够磨练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内动力,才会有坚持不懈的学习信念和不畏艰难的学习意志。

意志力的形成更需要锻炼,一方面我们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指导学生合理地利用时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研究讨论。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耐挫力,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以勇者的气势,满怀激情地挑战高考,迎接明天的太阳。

学业焦虑的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我们的思考和行动不过是一点尝试,愿这点粗浅的见解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