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是今后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
素质教育,请离我们近些
近年来,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是,课业负担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肩负着大众希望的素质教育还需突破。为此,专家学者们纷纷直言。
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各地都有积极的探索。但是必须看到,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
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的情况;存在着只重视考试成绩,抑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就业的竞争、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有考试制度的制约等等。推进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就教育本身来讲,首先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发现有特别天赋的人才,因材施教,特殊培养。其次,要改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第叁,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第四,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第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当然还涉及评价制度、考试制度的改革。但最关键的还在于我们的校长、教师,当然还有家长和全社会都要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科学素质 培养创新人才
王渝生(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中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但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我认为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拔尖的科技人才,更强调推广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以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科学教育体系可划分为正规教育(学校系统教育)、非正规教育(组织化的校外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融于生活中的教育)叁类。如果以学校为分界点,则又可分为学校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
学校科学教育由教育部门负责,主要是课内科学教育和课下科技活动。社会科学实践教育由不同的部门、组织承担,主要包括科技团体、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人民团体等,形式上有科学实验室、科技俱乐部、少年宫、科技馆、科学中心等等。掌握这些社会实践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应充分意识到育人的责任,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在亲身感受、实地体验,促使其激发出对科学的探究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以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
张民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对于素质教育,目前社会上的共识已经基本形成,但其推进仍然是困难重重。这首先是片面的人才观,传统的用人制度,唯学历,唯名校,加剧了升学竞争。第二是在社会和教育中,重育分轻育人的应试教育势头不减,单一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思维受束缚,课业负担过重;第叁是虽然有山东等省市和不少学校的改革经验,但聚焦内涵的突破动力不足。推进素质教育,还需加大力度。
当今我国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之"中,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以兴趣为起点,以能力为目标,在不同学段突出不同的重点,上下联系,相互衔接。能力为重就是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改进教学方式,强化能力培养。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负”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责任。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温家宝总理指出:“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要创造各种条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这是落实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推进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推进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只要坚持改革、勇于改革、智慧改革,素质教育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本报记者 练玉春 整理)